淺談親密伴侶間的高壓控管

摘要整理自Evan, Stark及現代婦女基金會之實務研究與授課內容

 

 

本會近年來大力倡議美國學者Stark(2007)提出的「高壓控管模式」取代過去的「家庭暴力模式」。且親密伴侶暴力被害婦女遭受「高壓控管」(coercive control)的現象與相關議題,在英、美、法、土耳其等歐美國家皆引起高度重視與討論,目前英國、法國已進行修法,將「高壓控管」放入家庭暴力的定義中,而臺灣亦在2014年家庭暴力防治法部法修法條文中,將高壓控管的精神納入家庭暴力的定義中。本會在實務中發現,許多表面上看來暴力不明確或無服務意願的親密伴侶暴力被害人,其實遭受很嚴重的高壓控管。高壓控管模式背後由傳統的性別意識型態支撐。高壓控管的效應是被害人成為一個順從的女人、喪失與外界連結能力、自我被侵蝕或崩解。但目前的家庭暴力防治政策與實務,尚欠缺充份的知能與策略來因應。因此,我們針對高壓控管政策與實務議題作了許多努力。

本會重申:高壓控管是性別與人權議題,絕非以一般所謂的棈神虐待來詮釋與處遇就足夠。以下簡單介紹高壓控管的核心理念,以及看見高壓控管的指標,供大家參考。

一、 何謂高壓控管?

(一)高壓控管(Coercive Control)的定義
  1. 脅迫(coercion):使用暴力、威脅強求特定的反應發生,或是讓特定反應不會發生。
  2. 控制(control):包含剝奪、剝削、使喚命令以得到順從,藉著獨佔重要資源、要求偏好的選擇、規範伴侶的行為、限制選擇、奪走能夠做獨立判斷的支援。
  3. 控制可能會藉由強制、禁止的方式來實踐,但控制帶來的效應不是立即缺乏什麼,而且控制和依賴或順從有些相似,因而難以察覺。
  4. 控制要從行為結果往過去歷史和脈絡追溯,去了解行為是否來自控制,不能只看單一事件。
  5. 脅迫和控制二者混合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施暴者支配受暴者、受害的經驗即是一個受困在陷阱、圈套的經驗,是以一連串的支配關連在一起。
 
(二)高壓控管的核心

一種奠基於性別上的虐待模式,意圖利用暴力性威脅恐嚇孤立及控管等手段,來主導與剝削伴侶,並剝奪她的基本權利與資源。透過一系列的手段、策略及運作,在關係中逐漸被建構,而形成極端不平等的關係,達到讓被害人附屬、屈從於受虐關係的目的

高壓控管是:

  1. 連續存在於日常生活中,瑣碎且不一定具攻擊性的行為。
  2. 加害人掌握詮釋權並操弄外界對被害人的觀感。
  3. 高壓控管手段具隨地取材、即興發揮的特性,被害人難以預測及逃脫。
  4. 加害人建構自己在家中至高無上、絕對正確的權力地位。
  5. 高壓控管模式背後由傳統的性別意識形態支撐。
  6. 被害人內化加害人標準或價值,並自我規訓。

 

二、高壓控管的人權與性別面向

(一)高壓控管的人權面向
  1. 天賦人權、人生而平等:每個人的生命、財產、自由等權利不可被剝奪。

  2. 零區別、平等保護的原則:女性應像男性一樣被平待對待。

  3. 受暴婦女生活困境:和囚犯、人質一樣喪失公民權利(right)和自由(liberty),即人權。高壓控管是對人權的侵害。

邁向傷害的新理論
  1. 暴力->擁有人身安全的權利
  2. 威嚇與貶抑->對人格尊嚴、生命以及免於恐懼的權利
  3. 孤立隔離->自主權及與他人連結的權利
  4. 控制->自由的權利
 
(二)高壓控管的性別面向:反屈服/反附屬/反歧視原則
  1. CEDAW、1993年維也納世界人權大會「因性別不同而發動暴力屬於人權傷害」;北京宣言時,希拉蕊表示:「女權即人權」。
  2. 高壓控管的獨特性在於:女性因性別而天生處於弱勢地位,這是性別結構和社會文化帶來的影響。現代的女性有權利受教育、工作、擁有自己的財產、追求自我實現,表面看來與男性並無二致;但在性別角色期待與社會結構發展上,仍然有相當大的落差。遭高壓控管的婦女深信不疑,而專業人員和社會大眾,也很可能深受影響而不自知。
  3. 在看似兩性平等的社會,男性若要控制女性,只能在個人領域和家庭生活的面向操作。因此,家庭事務成為控管的重點。由於家庭事務(如養育子女、照顧家人)被認為是不重要的、沒有價值的,家庭事務與性別歧視決定了女性的次級地位。貞操、家務(妻職、母職)、女性的打扮常是管理控制的重點。而對於高壓控管的加害人來說,如果伴侶可以成為一個符合他性別刻板印象的女人,他就可以做一個有男子氣概的男人;而他想像的兩性角色和兩性關係,就是這個樣子。
  4. 高壓控管的目的,就是要奪取、管理配偶的主體性。在高壓控管之下,家庭變成困住女性的無形牢籠,男性有權決定大部份的事,女性失去決定權、自主權、自由權,被迫實踐配偶的性別信念。男性可得到權力,不用自己努力就可坐享好處,像是飲食、舒適的生活環境、發洩情緒、妻子及子女尊重他、性、金錢等等。
  5. 高壓控管的部署範圍:個別化及個人化的面向。加害人透過將性別刻板印象加諸在被害人的個人生活中,因此更容易、更方便灌輸恐懼,手段更不透明。高壓控管的發生幾乎都是男性對女性,男性支配與女性從屬關係的展現、暴力手段的建構、輸送都是性別化的。
  6. 高壓控管的結果:性別囚禁(受困),失去自由。受虐婦女失去自由的建構、輸送和結果都是性別化的,而她們失去自由、失去自主、失去自我的結果也是性別化的。

什麼是「性別囚禁」:把婦女貶低回刻板印像所描寫的妻子、母親和情人,不只使得她們便成了家中奴僕,也讓女性的身份成為永遠的枷鎖,是被外力強制囚禁而非讓她們有自由發揮的機會,社會學家Beth Richie稱之為「性別囚禁」, Dr. Stark與 M.D. Flitcraft則稱之為「父權下的母職」。

 
(三)高壓控管的建構與輸送(特殊性)
  1. 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頻繁發生,有累積的效果。
  2. 個人本質特性:加害人運用對受暴者私人資訊的了解,發展施虐和控管的策略。
  3. 控管手段是實驗和互動的本質,不斷發展新策略。
  4. 加害人認為他對被害人有親密接近的特權及專屬的所有權,關係存續或終止只有他(男性)說了算。
  5. 在時間及空間上會擴展延伸:加害人定下的規則和控管,對被害人的影響力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。隨著科技日益發達,加害人控管被害人的手法和範圍無遠弗屆,被害人無所遁形。
  6. 性別受困:具體化施暴者的性別刻板印象,例如:男尊女卑-男性有主導及決定權,女性順從、不爭辯(三從四德);女主內-家務是女性的責任、家務要做得好、要打掃及煮飯、孩子教養是媽媽的責任;貞操的監控(孤立);外表、打扮、性愛要符合「好女人的樣子」。
 
(四)高壓控管的性別策略
  1. 性別意識型態:對男性及女性應有樣貌的信念
  2. 性別工具:落實上述信念的資源、工具、技術、策略
  3. 行動計畫:在特定關係中落實上述信念和偏好的行動計畫

 

三、高壓控管的策略手段

 
(一) 肢體暴力 (violence) 及其在高壓控管的結構和動力
  1. 目的在征服對方
  2. 發生頻繁,發生的原因總是不斷改變,反映出施暴者的情緒轉變及矛盾需求
  3. 體傷嚴重程度較低:因為結構性的控制使得嚴重肢體暴力的必要性降低
  4. 有典型的模式,發生情境和她們的日常生活關聯,一點一滴累積控管的效應
  5. 性壓迫:迫使婦女在違反意願的狀態下發生與性有關的行為。包含多種行為樣態。
  6. 高壓控管的個案中,很少或根本沒有「衝突」,也可能沒有肢體暴力。
  7. 傷害被害人身體的完整性:身體健全完整,人才能有性別認同、主體性、讓人有夢想、發展及無限可能
 
(二)恐嚇威脅、跟蹤騷擾、貶抑 (intimidation、stalking、degradation)
  1. 使被害人害怕、感到羞恥,不敢宣張。表面看起來,被害人對加害人依賴、服從、忠心。
  2. 加害人利用被害人個人資訊發展出威脅手段、積極的或消極的威脅(如沈默)、匿名的威脅,例如:
    1. 跟蹤
    2. 拿子女或是司法系統作為籌碼
    3. 監視
    4. 跟蹤騷擾
    5. 恐嚇要脅目擊者或證人
    6. 看不見的威脅
  3. 貶抑羞辱:加害人鎖定和性別認同有關的部分,剝奪伴侶從該處獲得自尊價值感或權力的可能性。常會發展出與性、身體功能或服從相關的儀式性規定。此與加害人的嫉妒妄想和佔有慾有關。
  4. 深植於女性的恐懼和不夠格感,普遍發生但很少人報警。而且不管威脅是否落實,對否定被害人的尊嚴與自主權有立即效應。
 
(三) 孤立隔離 (isolation)
  1. 隔離與親人的接觸
  2. 隔離與朋友的接觸
  3. 限制在一定的空間、不能外出、不能工作
  4. 無權知道想知道的事情
  5. 隔離與外界的求助
  6. 剝奪其社會連結
 
(四) 日常生活控管 (control)
  1. 基本面向:錢、食物、衣物、生理需求、居所、交通工具、外界溝通、生活必需的關懷照顧、求助管道等
  2. 家庭角色:性別期待與想像演變成高壓控管,具體化性別信念。
  3. 貞操與性的壓迫:迫使案主在違反意願的狀態下發生性行為。包含多種行為樣態,如強暴、例行性強暴、違反意願的性交、性檢查及性貶抑
  4. 日常生活的微型控管:建立規則並「管理」 ,什麼都管。
    • 發言、家務、電話、電視等

    • 性別角色(如:穿著、外貌、性、孩子)。

    • 透過空間延伸

    • 不是誰作主,而是誰決定由誰作主什麼事

 

四、高壓控管的動力關係

在生活中,加害人已霸佔了生活的主導權,要求被害人聽從加害人所設立的各種原則。被害人只能避免再做出加害人所不喜歡或不允許的行為。這種從內到外、無所不在的控管也產生了不同的效應。

當控管規範威脅到婦女原本覺得安全且獨立的範圍時,她們會費盡心思的在險惡情況下去製造可以有獨自喘息的「安全地帶」。

然後,加害人會設計一些次規範去滲透婦女的安全地帶並摧毀它。更會隨其創造的安全地帶而演化,對婦女的自主和自由加上更多限制。而當控管愈發嚴密,婦女的安全地帶會愈來愈抽象和隱微。例如:加害人羞辱或施虐時放空或是盯著牆上某個污點、某張心愛的照片、被罵被虐5分鐘後讓自己遺忘....等等等。

婦女在過程中經歷喘息安全地帶、摧毀與屈從的循環,愈來愈受困。而婦女的安全地帶或是因應方法,不全然是世間認為正向的策略或身心反應,這經常是使婦女被妖魔化和污名化的重要原因之一。